滴滴下架 是中国人治主义的反射镜

只要到过中国大陆出差的人,应该都使用过滴滴出行,因为在中国政府的管制政策下,计程车的数量非常有限,但搭乘的人却又非常多,在供需极度不平衡下,让滴滴出行的手机叫车服务,浮现了无限商机。

滴滴出行,是一个2012年6月才成立的叫车平台,滴滴的出现,解决了很多中国人(包括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)叫不到计程车的痛苦,何况其搭乘费用比计程车便宜许多,确实是叫车人的一大福音。短短几年间,滴滴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公司,根据统计,截至今年为止,滴滴的用户高达5.8亿人,是世界上最大的出行服务平台。

这样一家有发展前途的公司,尤其美国苹果公司、日本软银集团、美国Uber公司都争相成为它的大股东,其业务更遍及澳洲、日本、墨西哥、巴西、南非、俄罗斯、秘鲁等国家,而在成为国际间的大公司之后,滴滴选择到美国上市,自然是合情合理。

滴滴在美上市后即遭到中国调查,令投资人十分错愕。路透

2021年6月30日,滴滴出行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,然而,在美国上市才5天,就遭到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惩处,下架滴滴出行的APP,理由是:“根据举报,经检测核实,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资讯问题。”消息一出,滴滴股价立刻下跌,在本月6日收盘,报收12.49美元,低于发行价的14美元,还要面对投资人的提告求偿。

在滴滴出行遭到处分之后的隔天,中共再对运满满、货车帮、BOSS等直聘三家公司,祭出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的处分,理由是“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,维护国家安全,保障公共利益”。

而中共连续对这些公司进行制裁,不管其目的如何,原因如何,能给我们,包括台商,带了什么启示吗?

首先来检视这些公司的“罪名”:违法收集个人信息、危害国家数据安全、国家安全、公共利益。而他们真的做了这些事吗?根据中国网信办的说法,这些下架整改的处分,是根据举报,经过核实,但是,这些公司犯罪的证据在哪里?

其次是司法的程序正义,网信办的短短公告中,并没有附上证据,也没有经过司法审判,如果没有证据,就凭有人举报,就可以给一家公司定罪,这对于所有人,特别是经营者而言,会造成多大的损失,这不是很明显的人治的做法吗?在中国大陆人治的色彩之下,谁的生命财产又能得到保障呢?

最后是法令的不确定性,在中国大陆经商的各国商人,随时要面对朝令夕改,随时要去揣测领导的心思,还要有能力去体会文件精神,还要上各种的政治课程、参加各种政治会议,更重要的是要能站对边,种种不确定的情况之下,谁又能全身而退?

在中国大陆的台商,如果活生生的例子(滴滴出行)都已经摆在眼前,却还想刀口舔蜜,那麽,下场也就可预见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